川科主页
    南新村向我校发来感谢信
    来源: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撰稿: 融媒体中心  摄影: 融媒体中心   编辑: 融媒体中心  审核: 党委宣传部  日期: 2025/10/09

           近日,我校信息与通信学院收到一封来自南新村的致谢信。信中字里行间满是对我校师生的认可与感谢,高度肯定了我校信息与通信学院数字媒体专业23级学子曾跃鹏、吴嘉豪在南新村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突出贡献,也为学院深化校地合作、推动专业教育服务社会需求写下了生动注脚。

    222.png

           南新村位于四川天府新区永兴街道,2011年8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调研视察南新村时指出:“要进一步推动城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一直以来,南新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同心共建,形成并发布全国首个以乡村为单位的标准体系——《南新村梦想乡村标准体系》,奋力打造“新时代的梦想乡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5A)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品牌塑造,宣传为要。在南新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南新模式”的关键阶段,如何提升村庄影响力、营造特色乡村文化,成为当地发展的重要课题。我校信息与通信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学子闻讯而动,主动将课堂所学与乡村实际需求对接,深度参与到南新村的宣传推广与文化建设工作中。

           实践过程中,学子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从策划乡村宣传方案、拍摄乡村风貌短视频,到设计特色文化海报、运营乡村新媒体账号,他们用年轻化的视角挖掘南新村的自然禀赋与文化底蕴,用专业的数字技术将乡村之美、发展之变生动呈现。这些实践成果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南新村的特色魅力,有效扩大了村庄的对外影响力,更从文化层面为“南新模式”的构建与推广筑牢了根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力量。

           南新村在致谢信中特别强调,我校的教学成果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将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的关键阶段为当地输送了急需的专业力量,这种“校地协同、双向赋能”的模式,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我校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师生扎根基层的实践平台。通过推动数字媒体、通信技术等优势专业与地方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引导更多师生团队深入乡村、服务社会,持续培养“有技术、能创新、肯担当”的高素质人才,让专业教育成果更高效地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社会发展的实际效能,以教育之力为国家战略实施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媒体川科 查看更多
    近期热点
    
    网站首页 | 川科要闻 | 综合新闻 | 教学科研 | 交流合作 | 社会服务 | 招生就业 | 媒体川科 | 六爱教育 | 通知公告 | 师生风采
    Copyright ® 2006-2019 SCSTC.CN 蜀ICP备18005196号-1
    天府校区(主校区):天府新区视高经济开发区花海大道大学路1号(导航地址) 团结校区(辅校区):成都市高新西区团结学院路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