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上午,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在遵义厅隆重举行“科研强师与职教科研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及“科研强师与职教科研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揭牌仪式,并同步召开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2024年职业教育教研教改课题《“三融”驱动职教科研“真革命”:“三跨研联体”科研育师模式创新与验证》开题报告会。校党委书记、省政府督导专员刘广益教授,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周仲文教授,副校长牟瑞芳教授等校领导出席活动。会议由副校长牟瑞芳教授主持。
此次揭牌与开题恰逢“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意义尤为重大。《“十五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26-2030年)》明确提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能力水平”,将师资队伍建设列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十五五”职业教育战略导向,以科研强师为突破口,系统谋划职教科研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旨在通过科研赋能教师成长,打造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职教师资队伍。
揭牌仪式上,学校正式成立“科研强师与职教科研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及“创新团队”,标志着在强化科研育人、服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刘广益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科研强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职教科研高质量发展是学校未来的方向,研究院与创新团队的成立,不仅是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号召的积极响应,更是学校提升科研实力、推动职教事业进步的重要举措,将为学校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和职教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随后举行开题报告会。课题负责人、能源学院院长侯建东教授系统汇报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核心问题、实施路径与预期成果。当前,职业院校在科研育师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角色界定不清、协同通道不畅、主体结构不优。课题紧扣“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改革方向,创新构建“跨学科、跨院校、跨行业”的“三跨研联体”科研育师模式。该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科研育师的壁垒,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跨院校的资源整合、跨行业的实践对接,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科研平台和更丰富的实践机会,着力破解上述现实问题,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科研育师发展路径,为职业教育科研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由周仲文教授担任组长的专家组对课题进行了深入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立意高远、逻辑清晰、设计科学,契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并就协同机制优化与成果应用转化提出具体建议。侯建东教授代表课题组表示,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确保2026年底前如期结项,为职业院校科研育师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牟瑞芳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学校将全力支持研究院与创新团队的工作,为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保障,包括资金支持、资源调配、政策倾斜等,确保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他期望研究院与创新团队能够发挥引领作用,通过科研育师,带动提升全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教学风气,推动学校科研事业再上新台阶,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师资力量,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此次揭牌仪式暨开题报告会的圆满举行,不仅彰显了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在科研强师与职教科研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扎实行动,也为全国职业教育科研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面向“十五五”,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将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从“类型教育”向“价值教育”转变,以科研育师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奋力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