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科主页
    我校信息与通信学院开启智慧化教学新范式
    来源: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撰稿: 信息与通信学院  摄影: 信息与通信学院   编辑: 融媒体中心  审核: 党委宣传部  日期: 2025/04/23

    为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变革与教师队伍建设,信息与通信学院立足学科优势,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创新,重磅推出智能教学助手“课程学伴”,开启智慧教学新篇章,为智慧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AI“课程学伴”:引领智能学习新风尚

    “课程学伴”作为一款先进的AI学习助手,集成智能问答、知识推荐、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等多元功能,目前已广泛覆盖移动端APP设计、音视频编辑基础、数据库技术等众多核心专业课程,服务学院全体专业学生。无论是课堂上的重点难点,还是实验操作中的疑惑,学生只要提出问题,都能获得实时、精准地解答。

    在嵌入式技术基础实践课上,学生王荣强向“课程学伴”发出指令,要求输出一段实现按键控制LED灯的代码。“课程学伴”依据教师预先置入的普中STM32F1xx开发功率v1.0.PDF文档,迅速给出解答,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生聂利在开发一款图像识别小程序时,面对复杂的图像算法实现与代码编写难题,向“课程学伴”寻求帮助。他输入需求:“编写Python代码,实现基于OpenCV库的简单图像边缘检测功能”。“课程学伴”快速响应,生成了完整且注释清晰的Python代码,还详细解释了每一行代码的作用以及涉及的OpenCV库函数原理。在代码运行过程中,聂利遇到程序报错问题,再次求助“课程学伴”。“课程学伴”通过对报错信息的分析,精准定位到代码中数据类型不匹配的问题,并给出修正建议,帮助聂利成功调试代码,让图像识别小程序顺利运行。

    与传统在线学习资源不同,“课程学伴”不仅提供答案,还能剖析问题、梳理知识脉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它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录进行个性化推荐,助力学生高效复习,优化学习过程。

    二、智能助教:教师内置专业知识,开创教学新局

    在教学端,“课程学伴”摇身一变,成为教师们的得力智能助教,为教学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教师通过简洁直观的操作界面,将复杂的专业知识内容录入智能体中。在课堂上,当学生提出专业问题时,“课程学伴”迅速响应,精准作答,极大地减轻了教师重复答疑的负担,让教师得以从烦琐的基础问题解答中解放出来。

    在嵌入式技术基础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提前设定智能体的各项信息。在名称栏填写“嵌入式技术基础实践(STM32学习伙伴)”,简介处标注“掌握STM32核心知识,助你嵌入式开发一路畅通!”。在配置信息里明确角色为“嵌入式开发课程的专业导师,精通STM32F103ZE芯片及普中PZ6806L开发板”,工作任务是“为学生提供STM32F103ZE芯片和普中PZ6806L开发板的详细解答,生成C语言代码程序,指导学生理解嵌入式开发的重要性”,还列举输出示例如“生成PWM控制LED灯的C语言程序”等。

    同时,教师通过知识库配置,上传了诸如“STM32固件库使用手册(中文翻译版)”“普中STM32F1xx开发攻略v1.0”“CortexM3权威指南(中文)”等多达10份相关专业资料文档。课堂互动时,当学生对STM32芯片的寄存器配置存疑,“课程学伴”能依据教师提前配置的角色定位、工作任务信息,结合知识库中相关手册资料,迅速给出精准且详尽的解答,不仅说明寄存器配置原理,还能提供规范的C语言配置代码示例。教师此时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不同配置方式对芯片性能的影响,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基于解答内容分享自己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设想,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实现深度互动教学。

    三、推动AI教育创新,构建智能学习生态

    目前,“课程学伴”已在多门课程试点,收获师生一致好评,显著提升学习效率,扫除学习障碍。未来,信息与通信学院将持续发力,借助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技术,优化“课程学伴”智能推荐、语义理解和自适应学习能力,构建更全面、高效的智能学习生态,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


    媒体川科 查看更多
    近期热点
    
    网站首页 | 川科要闻 | 院系动态 | 教学科研 | 校园写意 | 媒体川科 | 招生就业 | 交流合作 | 社会服务 | 通知公告
    Copyright ® 2006-2019 SCSTC.CN 蜀ICP备18005196号-1
    天府校区(主校区):天府新区视高经济开发区花海大道大学路1号(导航地址) 团结校区(辅校区):成都市高新西区团结学院路96号